破病牛愛吃畚箕索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12/11/08 14:40:46
文章分類:台諺傳說
四、五十年以前的台灣,農村裡的耕作動力主要來自於水牛或黃牛,牛是農人最親密的戰友,以牛為題的諺語相當多。機械力漸漸取代「牛」力之後,牛們終於離開了農人的生活,與牛相關的諺語也跟著消失遠去。可這些諺語的意義其實放諸四海皆準,放在任何時代都可適用,像「破病牛愛吃畚箕索」這一句,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仍然精準無比。
早年的農用畚箕是用竹片編織而成,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沒有把手的,以細緻的竹片製成,編法細密,造型和現在的塑膠畚箕相同,價格較高,通常用在稻谷雜糧的收成物上;另一種以較寬的竹片製作,編法粗糙,竹片之間的縫洞較大,兩側有明顯突出的圓弧狀把手,價格低廉,都用在搬運如泥土、磚塊或堆肥之類的雜物。
這種有把手的竹製畚箕,雖然相當耐磨耐操,用久了也必定會有破損,尤其是受力最劇的把手部分,竹編的畚箕常常是把手最先壞掉。這種畚箕是價錢便宜的耗材,但台灣農人一向節儉,不可能因把手壞掉就把舊畚箕更新,能修則修,以兩、三股指頭粗細的麻繩編成把手就解決了,後來這類型的新畚箕,其把手也常都直接用麻繩取代,麻繩編製的把手就是畚箕索(繩)。
麻繩是由洋麻纖維製成,洋麻不是牛喜歡吃的植物,麻繩的製程中,要先把剥下來的洋麻皮浸在污水裡,讓細菌吃掉除了纖維以外的東西,麻繩裡已毫無營養成份,當它成為畚箕索之後,又因人手長時間的抓握,不知累積了多少汗漬污垢,怎麼會是牛愛吃的東西?更何況,短小又量少的畚箕索也不夠塞滿牛的下排門牙縫(我沒見過牛的上排門牙)。
農人們的長期觀察,只要發現自己的愛牛開始「愛吃畚箕索」,大概就是要花錢找獸醫的時候了。可是卻不能斷定,是因為嗜食畚箕索才生病,或是因為生了病才愛吃畚箕索,也可能「破病牛」與「愛吃畚箕索」兩者是互為因果的。
這句台諺通常用來反諷有挑食習慣的人,而且專挑些如小排翅這種既吃不飽又沒什麼營養價值的東西;愛吃垃圾食品已經夠糟了,還特地去找超昂貴的糟。所謂的「破病牛」並不就是真的身體有病,而是指這種習性與心態的不健康。就像台灣的某些有錢人,老是愛開超跑去撞車撞人,出了事又大玩耍賴耍賤的把戲,我們就可以用「破病牛愛吃畚箕繩」來形容這種近乎變態的習性。
畚箕索跟動輒千萬大洋的超跑怎能相提並論?對咱們這種上一餐撐不過下一餐的人來說,賣力工作三十年不吃不喝都還破不了千萬大關,對開超跑的有錢人而言,千萬大洋只不過是一條畚箕繩;拿低賤的畚箕繩跟名貴超跑相比,正是反諷手法高明之處。
近二、三十年來,市面上很流行各式各樣琳瑯滿目雜七雜八的健康食品,有宣稱美容養顏的,有主打強身健骨的,其中不乏「昂貴的」畚箕索,當你開始迷上這些東西時,要多注意點,有些垃圾經過包裝美化,再加上強力的宣傳,看起來會變得很健康;也要下功夫研究一下,「破病牛」與「畚箕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