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流汗,做空缺畏寒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12/09/27 14:32:31
文章分類:台諺傳說

  人浮於事的年頭,找工作本身就是需要好好規劃的工作:理想是什麼,目標在哪裡,什麼地方有空缺,什麼空缺適合自己去填補,如何才能把自己塞進那個空缺裡…等;「工作」的台語就是「空缺」。

  在冷氣還是奢侈品的年頭,吃飯吃得一身大汗是很「家常便飯」的事,別說是大熱天,就算在寒冬,一碗熱湯下肚也會讓人滿頭是汗。大有為政府還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減碳的時代,我家就很節能了,沒有冷氣,只用電風扇,吃飯時間一到就愛恨交加,既愛滿足口腹之欲又恨一身的淋漓盡至。 

  夜市會成為台灣代表性的文化外貌之一,就是因為人人都吃飯流汗,那些露天或在騎樓下的小攤販,不論吃香的、喝辣的,或是打彈珠的、撈金魚的,都無法安裝空調,亞熱帶的台灣,就算是冬天,這些攤販在白天都難以營業,到了熱氣消減的晚上,人們忙碌一天的空虛心靈須要物質享受好好充實一下,逛逛夜市,吃吃喝喝一身汗之後,回家洗洗澡睡睡大覺,正好。

  「吃飯流汗」是自然的生理現象,可當後頭緊接著一句「做空缺畏寒」,一整個就冒出濃濃的反諷意味了,會讓人立刻聯想到那些吃香喝辣卻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官們,他們拼死命地「吃」民脂民膏吃到汗流夾背,但一碰到正經「空缺」就拼死命地畏寒。「畏寒」不是怕冷,而是一種生理的症狀,全身發抖或起加侖筍,縮手縮腳兼又縮頭縮腦。

  即使是在大熱天,人也會畏寒,出現畏寒的症狀,通常是生病發燒了,發燒過了頭就會胡說八道,會說出「外面穿西裝,裡面穿丁字褲」,或是「油電雙漲沒聽到有人說什麼」之類的言語來,這叫「譫妄」。覺得自己畏寒知道要找醫生的是平常人,已經譫妄到昏天暗地了還以為「眾人皆差我還好」的人呢,天人矣,此人只應天上有。

  這句台諺原本應是「人天性好逸惡勞」的意思,可它的原意已完全被反諷取而代之。它可能有地域性,大概只在中南部若干農村可聞,農人常要在冬天大清早下田「做空缺」,開闊又無遮無擋的水田裡頂著刺骨寒風,最清楚「畏寒」會是什麼德性。

  「空」是台語坑洞的意思,等同於一個蘿蔔一個坑。國語的「空缺」幾乎專指「職缺」,台語只用個「缺」字,空和缺一起出現就一定是指「工作」,空缺和頭路有所不同,頭路多數用在職業類別,空缺是職務性質或技術面的。「做沒空缺」是說工作沒效率,「吃這種頭路做沒空缺」則是「做這種行業不會有什麼出脫」之意。

  台語的冬天說為「寒人」,「寒」字台語音略似帶鼻音的「寡」音,它和冷不太一樣,冷是指外在的溫度低,或溫度下降,如:「天氣反冷了」,「湯要放冷才收進冰箱」。寒是指身體對低溫的感受,如:「天氣反冷了,你穿這樣會不會寒?」;但現在多數人已經不做這麼精確的區別,寒冷不分了。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2 個回應 to “吃飯流汗,做空缺畏寒”

  1. 竹篙頭 says:

     最譫妄的話無過於"發明無薪假可以得諾貝爾獎"或讚美自己的好老闆"老謀深算"。但,這類的話又算得了什麼呢?還不是照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現象,讓咱們不必做"空缺",就大大的"畏寒",不,是"起加崙筍"啦!

  2. vincent says:

     「發明無薪假可以得諾貝爾獎」這種言語已經超越譫妄的境界,而進入精神醫學的領域,那叫「妄語症」,和「穢語症」一樣,是不由自主的,出口自然無比的一種病…%他@#*&~~(自動消音)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