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竹和筍(-)孟宗竹筍
文章作者:竹篙頭
發表時間:2011/09/02 20:01:53
文章分類:生活
台灣的筍,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而且遠古以來就是這樣,不須品種改良,也不用傳統的筍乾製作,更不必先進的冷凍保存技術;說台灣是寶島,從這個角度看,我完全同意。台灣的早春有苞夷筍,春天是赤竹臼和桂竹筍為大宗,夏日是綠竹筍和麻竹筍的季節,到了秋冬,那就是劍筍和冬筍當道了。吃在台灣,魚是一絕,筍更是絕中之絕,沒有比他更賞心、更爽口的了。
張心齋的「幽夢影」說,筍是蔬中尤物。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裡也說,竹筍煮肥豬肉,是湯中極品。這話說得太得我心,也太得我口!稍微打聽一下歷來的好竹人士,不論是不可一日無此君的王獻之,還是無之令人俗的蘇軾,抑或是努力格竹子之為物的王守仁,他們欣賞的,都在於竹的節。這對我這種沉迷口腹之欲,流連色之美的人來講,顯然太高雅,也太不切實際了。竹子最重要的部分是筍,筍子最大的好處呢?那還用說!當然是進得了嘴巴,填得飽肚子。
口嚐為證,眼見為憑,我只講我吃過的筍。平常外食機會有,但不多;上高級餐廳那是少之又少,幾近沒有。所以能談的,都是日常自家餐桌上的,或小吃攤的筍。花最少的錢,享最大的樂趣,是平常生活的最高指導原則。吃筍,也是這樣;當令的筍我吃,因為便宜又美味;非當令的筍,算了吧,除了焢蹄膀用的筍乾,你怎麼知道他們怎麼維持竹筍的新鮮的?
談筍,若要從時序開講,那就必須先從春節用的冬筍說起。年夜飯,這幾年很流行加上佛跳牆這一味。佛跳牆裡面必定有筍,不過通常不是新鮮的筍,而是曬過的筍乾──尤其是春節前後的佛跳牆,因為在春節前後這段時間,新鮮的筍類(或可稱之為「筍友」)只有冬筍,也就是孟宗筍;根據歷年來的經驗,春節前的孟宗筍,並不是像我這樣的一般人吃得起的。
孟宗筍以春節為界,之前上市的叫冬筍,纖維較嫩也較細,口感也好,但價格會讓人咋舌。過了春節以後,同是孟宗筍,市場上改稱之為苞夷子筍,個兒明顯比冬筍大,筍殼也變粗又變黑,筍肉的纖維韌度就更不在話下;那種「粗絲」的程度,幾可稱之為「粗牙」了。因為品質下降,春節過後的孟宗筍價錢比較貼近人間,我通常會老實不客氣的弄些來熬湯。
說是熬湯一點也不誇張!孟宗是很有特色的竹子,這一點從它賴以命名的人身上就可以看出來了。「孟宗哭竹」和「臥冰求鯉」是傳統激勵人心的二十四或三十六孝故事中,自然界的兩大奇蹟。筍因孟宗的孝心而從厚厚的堅冰中迸出地面,可知這筍的堅韌程度。要把這麼堅韌的筍煮到可以被人類的牙齒嚼爛,不用熬的根本沒機會。即使是在春節前筍肉纖維較細嫩的時候,熬冬筍湯的第一要務,正是把筍肉切成吹彈可破的細薄片,便於熬熟、熬脆,也熬嫩。
冬筍貴,我認為貴得有道理,因為我曾經有一段時期,每年冬天都去找、挖和採冬筍。為什麼講得這麼複雜?沒什麼特別的,只因為春節前,冬筍都是深埋土裡的;那麼大片的竹林,無怪當年孟宗要痛哭,因為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絲絲筍的痕跡。於是乎,找成為採冬筍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找不到,那一切就都是白搭了!問題是怎麼找?這點,老新手都一樣,沒有偷吃步,就翻吧──把地表的泥土翻過一遍,就有機會見到筍尖了。
孟宗竹林是所有竹林中,最不需要整理和照顧的。除了每年採冬筍,只須大約三到五年一次,夏秋之交,請人到園砍竹子。這是政府許可,也是竹農必做的功課。台灣的孟宗竹林以嘉義阿里山和南投竹山為大宗,竹林通常是原始林,受到農政單位的保護和管束,沒有正當理由,是不可以砍伐的。但因竹子生長和蔓延迅速,每隔一段時間,必須砍去部分竹子,以便新竹的成長,維持林相的穩定和美好。竹子是美材,砍下來用處多多,可以賣到相當的價錢,支付工資之外,是有點小收入的。
因為長時間的不予理會,孟宗竹林裡遍地枯枝敗葉、亂草叢莽,踩踏其中,若不穿著雨鞋,意外的碰上長長、軟軟的邪惡小動物就麻煩啦。穿雨鞋走竹林其實很不方便,走起路來卡卡拐拐的,只有「個中老腳」才能適應。可是適應地面對找到冬筍並沒有實質的幫助,你還是得老老實實的翻開地上堆積的竹葉竹枝,再輕輕的耙開頗為堅硬的泥土,才有機會看到竹筍的筍尖。如果採冬筍的目的是自己吃,那還好,你可以用力耙土,筍尖被耙斷耙散只會影響賣相,不會傷害到竹筍的美味。要是採收的目的是上菜市場,那可得小心翼翼,賣相的好壞,價格差很大的。我們都知道以貌取人不好,可是在蔬果魚肉市場裡,我們每天都在進行以貌取!
有經驗的筍農在找冬筍的時候,通常會順著大竹根耙;孟宗竹的竹根在地底下是千交百錯的,通常只有主要的大竹根才會長筍,掌握到大竹根的路向,確有事半功倍之效。否則在偌大竹林裡瞎子摸象,就是摸到,也累你個半小死。筍找到了,後面的工作也並不容易,你得先判斷竹筍生長的方向,然後從相反方向開挖。初挖不能太用力,萬一方向判斷錯誤,長條刃的鋤頭輕輕一鏟,冬筍一個變兩個,那就只好拿回家自己吃了;萬一多搞個幾次這種飛機,老闆還可能要你回家吃自己。
這純粹是開玩笑!很少有筍農家業這麼大,大到可以僱工上筍園採收冬筍的。多數的筍農都知道,也都抱著這樣的心情,採收一次冬筍,就是整理一次自家的竹林。這是竹林的年度大事,賺多賺少看天,整理竹下是靠自己。採收到多少的冬筍是一回事,離開時見到遍地的竹葉、竹枝被翻開的泥土覆蓋,即將成為肥料,竹林又恢復整齊、乾淨,心情好是會起來的。
被採收的冬筍開始一趟奇幻之旅,最終目標是人類的肚子。在進到人類肚子之前,先得經歷一些商業的機制,一些運送的旅程,然後到達家戶的廚房。冬筍在廚房裡,沒有多少的花樣好變,就是小火細熬,加上適量的豬小排肉,兩三個鐘頭後,就變成一鍋慶賀新年的團圓湯啦。這是冬筍使命的完成,孟宗筍結束了一年中,上半場的行程。
下半場的孟宗筍經過春節假期,長得特別快,一個個爭著迸出地表,衝出覆土,竹尖清晰可見。這時候採筍不再須要大範圍的耙土,採收時見一個挖一個,見兩個挖一雙,比起年前的採收,那是輕鬆寫意多了。不過天下沒白吃的午餐,採收的輕鬆,換來的卻是價格的崩落──這時的孟宗筍叫苞夷子筍,原因為何我不清楚,但我却清清楚楚的知道,苞夷筍的價格卻只有冬筍的三分之一而已。
我一向喜歡冬筍的滋味,却只能接受苞夷昏的價錢。天下原本沒有兩全其美的好事,只好就現象求變通。通常我是年前買一次,算過年的應景,忍痛下狠心啦。年後在刺竹臼和新鮮桂竹筍上市之前,跟蔬中尤物結個緣,雖然質地較粗,口感較差,但是價格合理,對咱們這種上不上,下不下,高不成又低不就的人,夠啦。若干年前,村裡有錢的長輩鄰居,會買上一塊豬肉,抹鹽曬乾掛在餐桌的牆上,看著就下飯呢!
有人照料,林下果然乾淨。新竹一定會留一部分,以備世代交替。
這種景象不止溪頭有,嘉義梅山的大坪和瑞里都有漂亮的孟宗竹林。
不知道舍弟怎麼拍的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去問白哥,問山姆,別問我!
九月 4th, 2011 at 21:18
深藏不露,原來也是筍中達人,從春筍作沙拉,麻竹筍煮湯,桂竹燉肉也是我的最愛,筍子貢獻良多.孟宗竹是溪頭必去景點,那種筆直又翠綠令人為之肅然,置於林中猶如世外桃源.
九月 4th, 2011 at 22:21
“也"字很有意涵,很明顯的,找到同好啦!
孟宗在阿里山鐵路中段以上,兩旁山坡,高聳矗立,感覺絕對不輸溪頭,值得去領受啦!
九月 5th, 2011 at 12:56
無法遠行欣賞,只有去市場買孟宗竹筍煮個雞湯解個嘴饞.
九月 5th, 2011 at 15:09
眾版友放心,有竹篙頭兄這麼一位「筍」友,往後吃筍喝筍湯都靠他閣下了。
還記得有一年竹篙頭兄搞了一麻袋的冬筍給我,那一年,過年前後一個多月,我的嘴都是歪的…不是吃歪的,是樂歪的。
九月 6th, 2011 at 19:35
有這回事嗎?記憶中我讓朋友們樂到歪不是很少見,但絕大多數都在麻將桌上丫!印象中白哥似乎是不打麻將的,是否記憶有點出錯,值得再努力回想一想.
冬筍和苞夷筍說實話不太好搞,你就是給了最肥的肥豬肉來熬,也很容易吃起來有"均均"(台語唸法)的拗口感覺.舍弟舍妹好像是用酸菜同煮,據說有大改善;他們是專家,做法是不錯的.同好們冬天或初春熬孟宗筍,可以試著加點酸菜,數量不必多,對筍的口感確有幫助.
哪天有機會網友們同聚一起,我是不敢藏拙,願意獻醜的!
九月 6th, 2011 at 22:31
戲法人人會變,筍法各有不同。我愛吃羹,不管是魚翅羹、四腳魚羹或香菇肉羹,其中少了筍,就不算是羹。羹中的筍,要切成細絲,越細越好,若是冬筍這種高級食材,就要切到如髮絲一般細,量不必多,它有畫龍點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