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與受(下)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11/04/18 11:19:44
文章分類:夢幻司機手記

  M的來訪沒預先告知,只逗留兩小時而已,面對幾個範圍廣大的題目,我們能談的部分相當有限。M告退之前,最後談到的是,他認為最難教的是欣賞。學生們交出的報告,幾乎千篇一律,內容有九成是網上找來的,另外的半成是跟著老師課堂上的講授搖旗吶喊,剩下半成則是不知所云,以致M根本不知道學生們眼裡究竟真的看到畫作的什麼。 

  如果是名作,那老早被談爛了,要求學生找出新意未免太過奢求。但相對地,我們在欣賞名作時,是否也從無自己的創見呢?圖畫館裡早已擺滿名家們擲地有聲的大論,我們怎敢亂放厥詞?跟著他們走就沒錯?

  不是名作呢?那大家走著瞧了。你一句我一句,反正都是可受公評的東西,光是一個「我不喜歡」的理由就可以打翻一拖拉庫的作品。

  選擇性的聽與看是人的通病,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不斷被灌輸美醜好惡的主觀意識,漸漸失去客觀,視野越縮越小,這也不喜歡,那也沒不喜歡,到後來,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了。M甚至說,我已經懶得理學生們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只要他交得出作業,給分數是我的自由心証,欣賞不就是一大堆自由心証嗎?

  隔天夜裡,在網上和W閒聊畫事,聊到畫家的定義時,記得我是這麼說:畫家必須能從大家看得到的東西,看到大家看不到的事物,並且將那些事物表現出來。

  我個人一直認為,這一點和欣賞是一體兩面的。以前,我在手記上提到,同一片岩石,在畫家、詩人、考古學家、地質學家的眼裡,會有不同的內容與意義,他們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如果他們彼此能互相欣賞,那是多麼美妙的事啊。

  欣賞時,我們不應把個人的喜好或專業擺在第一順位,而是要看出創作者究竟在作品中表現什麼。那些偉大的作品,總是能讓我們一看再看,也總是讓我們不斷有新的發現。我們這樣的平凡人,沒有洞悉事物核心的能力,只能看一層,過一層,而每過了一層,也都會有新的收獲與喜悅。

  不是名作,我們也應該抱持同樣的心來欣賞。我們的世界,富豪與乞丏並存,大自然裡有迅捷的獵豹,也有遲緩的蝸牛。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是畫商、畫家,在一幅初學者的畫作前多待個幾分鐘,不會讓我們損失什麼,反而可能使我們得到意外的驚喜;就像是看幼童們玩著一地的落葉,小手裡的每一片枯葉,有著成人早已忘卻的豐富價值。

  如廣告所說,有人收藏這,有人收藏那;我們呢,我們可以收藏自己的滿心歡喜,也許,那歡喜只是一朵夾扁在書頁裡的枯萎小花,但你曾見過它的生命。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