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感人?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10/04/29 01:11:00
文章分類:編劇記事
清明後,北上已三天了,在台北沒見到一絲陽光,看這種鳥天氣一時之間大概好不了,原本預定的一些事只好延後,腦袋裡盤算著,不如先回南部,等下次北上再處理。
還在猶豫中,突然電話鈴響,是導演CC來電。寒喧兩句之後,他劈頭就問:「你手頭上有沒有現成的,溫馨感人的故事?」
這些年來,不知怎麼回事,聽到溫馨感人這四個字,就覺得胃部隱隱作痛。為什麼我們的大眾傳播飢渴地需索溫馨感人的東西?我們的現實世界裡一直看不到溫馨感人的東西嗎?須要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捏造或杜撰溫馨感人的東西,然後把那些東西一而再,再而三地灌進人們的腦袋裡,就像一種毒癮那般?
我知道感人是什麼,但我從來就沒搞清楚過,溫馨是什麼。在一場可怖的戰爭中,屍橫遍野的歲月裡,一段曲折的兒女情長就能構成溫馨,這是多麼滑稽荒謬的事啊!
這世間有什麼事不溫馨感人?不論什麼故事,只要找出適當的切入點,就能泡製所謂的溫馨感人。真正的困難只在於如何找出那個適當的點。
我只是很迷惑,如果市場對溫馨感人的需求量這麼大,就意味著我們的世界很缺乏溫馨感人。但是,我們的世界並不因此而停止運轉,這就表示溫馨感人並不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必要品。
也有一種可能,溫馨感人是類似衛生紙一般的消耗品,用標榜著最純潔的紙漿製成的,只用一次就丟棄的東西。當溫馨感人擦掉我們心頭上那些異物之後,我們也將它丟進馬桶,沖到下水道去了。
簡單地說,感人可以不必消費溫馨,溫馨也不一定能感人。其實,對CC而言,溫馨感人只是某種像是口頭禪的東西;CC沒有自覺意識,他自己的故事就很溫馨感人了。
他把妻兒送去美國,成為美國公民,而他留在台灣拼老命地賺錢供養妻兒,幾年後,他放棄在台灣所有努力的成果,移民去美國以求一家團圓。不到一年,他與妻子離婚,黯然再回到台灣,重新站起。
也許,那裡頭有太多現實的殘酷,使他忘了如何找到適當的切入點,或是,他曾如眾裡尋他千百度地找過,只不過尚未走到驀然回首的燈下。溫馨感人就藏身於現實的殘酷硬殼裡,要吃胡桃仁,就得用胡桃鉗夾碎那硬殼。
五月 4th, 2010 at 12:27
+1
還是因為,現實太過殘酷,所以大家才拼了命想從戲劇節目裡得到慰藉?
五月 4th, 2010 at 15:25
哇丫災!只是對這個現象提出一些淺見罷了。
一家幾口人吃晚餐的畫面,很溫馨的,但還不感人。要溫馨又要感人,須得摻入佐料,那就是圈內所謂的灑狗血。我們是從狗血裡得到慰藉的嗎?
五月 7th, 2010 at 12:02
我曾經心甘情願地,被溫心感人的電視劇大賺熱淚。
日本NHK大河劇「天地人」,六歲的「與七」(男主角謙續童年)因為想念母親,半夜在雪地奔跑回家,回到家,媽媽給他披上簑衣,說:「你已經不是我的兒子了。」一把推出門外。我哭得涕泗橫流。夠感人吧。
五月 8th, 2010 at 00:36
To jean:
很感人,但它不是用所謂的溫馨來感人,而是母子舐犢情深與現實面之間的衝擊。這一場戲,屬於溫馨的部份,就只有披上蓑衣這個畫面,簡潔有力,不灑狗血。
通常,台灣的連續劇,不會輕易放過這麼好掰的東西,往往得糾纏一陣,再加上幾巴掌,最後還要回眸一哭百涕生,至少混掉十分鐘的長度,才能節省製作費。
感謝您的回應,有空請多光臨奉茶,更歡迎您加入傳說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