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吃一粒土豆,卡贏死後拜一粒豬頭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09/09/08 20:48:57
文章分類:台諺傳說

  「在生吃一粒土豆,卡贏死後拜一粒豬頭。」話很白的台諺,但筆者還是簡單解釋一下:活著的時候,給他一粒小花生米吃吃,贏過死的時候,給他祭拜一顆大豬頭。此處的豬頭是真的豬頭,不是罵人用的豬頭;可是,罵人用的豬頭,很可能源出於此。

  豬頭這種東西,最便宜時一顆才五十元台幣,大月(旺季)時一顆也不過三五百元,算是粗俗的食品。然而,一旦上了祭拜的檯面,它的意義就不是口腹之欲所能論較了。

  按照慎終追遠的傳統文化,一個人死後用一顆豬頭(三牲之一)來祭拜,既然有重大的意義,為何還比不過在生時給他吃一粒土豆?道理很清楚,不論那豬頭是多大一顆,烹調得有多美味,死者都吃不到了。「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是很弔詭的一句話,把它代入這句台諺,大致可以說成「你喜歡吃那粒土豆,我愛拜那顆豬頭」;沒辦法,有人就是患了豬頭崇拜症。

  對小老百姓來說,辛苦了一輩子,稅金繳了不少,房屋貸款不能拖欠,健保費不按時繳會被鎖卡,當他走到人生的盡頭,對他「慎終」是最起碼的人性尊重;很可能,他在生時連一粒土豆都吃不起,死後有個豬頭聞聞香,多少有點安慰。古時候大人物的終,這個「慎」有嚴格的等級之分,超大號人物的「終」稱為崩,次大號為薨(小老百姓的「終」則稱為葛屁或掛點),若不「慎」搞錯了大人物的「終」,保証有吃不完的豬頭,兜著也走不了。

  追遠呢,依筆者觀察所得,多數人追到前四代,就月濛朧鳥也濛朧了,再追下去只能靠「拜一粒豬頭」來搪塞打發。還是「來者可追」比較有意思;追求未來的希望才有前途,反正台灣多數人是善忘的,去年的災難到今年就忘光光,追遠大可不必了。

  今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南台灣慘重傷亡,當政的大人物必須深思「在生吃一粒土豆,卡贏死後拜一粒豬頭」這句台諺的深意;百姓活著的時候,要多為他們著想,為他們謀福利,不要等百姓遭難、水深火熱時,才帶著一大堆「豬頭」去鞠躬拜個十秒鐘,到這地步,再多一無是處的豬頭也撐不出什麼中看的場面了。在電視上看到一狗票大官去災區走馬看花、對亡者家屬致哀的畫面,這也應了一句台諺:「在生無人認,死後歸大陣。」

附記:
  據專家學者的研究,九二一地震對台灣表層地質的影響,至少有二、三十年之久,豪雨之後,山區必然有規模程度不一的土石流。九二一迄今己十年,為何大人物們還沒想出長久妥善的預防辦法?拜托大人物們,我們不要一堆豬頭來鞠躬,只要趕快給我們小老百姓幾把土豆吃吃,我們就很心滿意足了。

  另,筆者童年歷經八七、八一等大大小小的水災,很清楚災後的清理工作,不能等洪水退了之後才進行,洪水的水位開始下降就必須立刻處理,讓漸退的洪水帶走污泥積砂;否則,洪水退去後,到處泥濘不堪,留下的沉積泥砂漸漸變乾變硬,極難清理。就算換個座位腦袋也換成豬頭,專家學者們應該都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2 個回應 to “在生吃一粒土豆,卡贏死後拜一粒豬頭”

  1. 舒一 says:

    哎!豬頭罵人還不太慘,慘的是豬尾巴,為什麼?因為連豬腦袋都沒有!
    張心齋說:世上唯鬼最富,生前囊無分文,死後每多楮鏹;世上唯鬼最貴,生前或受欺凌,死後必多跪拜。咱們的官員很清楚這個數百年來一直不曾改變的現世狀況吧!

  2. Sam says:

      站在佛家的角度來看,生前多行善舉,多出善言,多存善心,好過忘故以後,家屬再請法師為其進行超渡。超渡不僅是為了先亡,現世就要行超渡,而且功德更大。
      人性很有趣,倘若宅邸失火,冒著生命危險忙著搶救火災的打火英雄,當然應該被稱頌;然而在失火前振臂疾呼要求改設防火設施的先知們,卻很容易被忽略。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