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四十年,浪漫遊美西(六)下羚羊峽谷及馬蹄灣
文章作者:王 秀霞
發表時間:2018/03/15 12:16:02
文章分類:美西記遊
下羚羊峽谷(Lower Antelope Canyon)+馬蹄灣(Horseshoe Bend)
早在規劃美西行期間,同學們就對上、下羚羊峽谷進行票選,結果選定下羚羊峽谷。
羚羊峽谷屬於Navajo Tribal納瓦荷族保護區範圍,要前往羚羊峽谷一定得參加經納瓦荷族授權特許的當地旅行團帶領的參觀團才可進入。
*羚羊峽谷中眩麗奪目的岩壁
Ken’s Tours 是我們網路訂票點,自包威爾湖 ( Lake Powell )開車大約10分鐘就到Ken’s Tours,在門口停車,再去報到。看到停車場也停了幾部重機車,在美國重機猶如臺灣的小摺般稀鬆平常。
下羚羊峽谷在納瓦荷語中稱為「Hasdeztwazi」,意為「拱狀的螺旋岩石」。入口隱藏在荒漠中,地面上的人工設施總共就簡單的一個小亭,附上3座流動廁所,看似某種工地現場,絕不會是剛好路過就順便看看的景點,這景點內容很炫目奇幻,但入口簡樸,有強烈的對比感。
*下羚羊峽谷位於佩吉市和發電廠之間(圖片擷取自google衛星)。
*上、下羚羊峽谷都在羚羊溪上游(圖片擷取google衛星)。
今日羚羊峽谷是納瓦荷原住民保留區內的主要觀光收入來源,我們被分配到一位女性原住民導覽,暱稱她為小胖妹。她示意我們隨她走了約10分鐘到集合點 ,眼看「落落長」的二排隊伍,不若上網爬文所見的「下羚羊峽谷遊客較少」,我們興奮萬分的心情泠却不少。附近的景觀拍拍照、觀察一齊排隊的遊客們以及調整照相機光圈及快門來打發時間。
*等待空檔,拍張"嗨"打招呼照。
導覽小胖妹也不大理我們,反倒前隊的導覽帥哥越俎代庖為我們解說。下羚羊峽谷曾經因發生意外而被封閉。1997年8月12日,有12個遊客沒有納瓦荷族導覽,在遠處降雨後的30到45 分鐘內,形成的暴洪沖到了下羚羊峽谷中,這12位遊客在谷中來不及躲避,被突然出現的暴洪沖走,僅一位生還,其中兩位遊客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
羚羊峽谷是柔軟的砂岩經過百萬年的暴洪和風力的侵蝕所形成,該地在季風季節裡常出現暴洪流入峽谷中,由於突然暴增的水量,加上狹窄通道將河道縮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當快,垂直侵蝕力也相對變大,形成了羚羊峽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邊緣。因峽谷位於地面以下,需要爬金屬樓梯深入地底,由於其進入的難度比較高,遊客相對性較少。
下羚羊峽谷重新開放後,加了很多鐵梯,除了方便遊客上下,也較有利於緊急逃生。下羚羊峽谷參觀的人數比較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較危險,另方面是狹窄。從入口處就明顯感覺何謂「狹窄」。一開始要先下一段陡峭鐵梯,入口僅有一人寬,與地面同高,遠看無法辨識,進入後陡降至谷底。
*走下鐵梯,要小心脚步
整個下羚羊峽谷相當長,一般遊客只被允許走到中途點。下羚羊峽谷的谷地變化較多,某些通道不足人高,遊客可能會碰撞到頭部;有些地方窄到只能容納一個腳掌寬。爬下金屬樓梯,高度約1樓半的入口處,人很多而峽谷又狹窄,跟著隊伍走,前面的人擋住視線,後面的人催促往前走,難以靜下來好好拍個照。
*峽谷中的岩壁隨著太陽移動而有不同的光影及色彩,難以知道是否拍攝出真實色彩?
下羚羊峽谷在不同時段所拍出來的顏色不同。據說早上到下午顏色的變化是:紫色→紅色→橘色→金黃,中午最普通,只是石頭色。我們在下羚羊峽谷裡的時間大約是下午2點~4點半。下羚羊峽谷奇妙之處在於光影的變化,石頭看起來有不同的顏色。而暴洪的侵蝕,形成岩石的特殊形狀和紋理。早上和下午陽光自峽谷頂端細縫照射,又經岩壁多次反射,顏色層次變得十分繁複,中午陽光直射進來時,石壁就沒那麼鮮艷。
*峽谷底部相當暗,拍照大多朝上方取景。
*每走幾步路,過一個小轉折就有不同的風貌…
小胖妹忽然慈心大發,問道要不要讓她代為設定照相機功能,以便於拍攝峽谷中的景觀。心想她日日在峽谷中工作,一定熟稔光影下的拍照環境,於是請她代為設定照相機拍照的光圈及快門,殊不知悲劇因此而起,之後的行程,照相功能就亂掉了,事後想想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不熟諳照相機的功能及檢查照相機設定。拍照是來美前幾週由老爺惡補,相機的操作還不熟悉。回國後,老爺檢視照片,說從此時開始白平衡被誤設了,之後所有的照片色彩完全走調,須大動手腳進行照片後製,被駡到臭頭。
*前看後看也有不同的光影色彩…
羚羊谷的光影會隨著季節和光線而千變萬化,由於光線只從峽谷上緣進入且谷壁表面不平整,造成許多反光,經驗不足,拍照如何測光相當令我困惑,有時細心調整所拍攝出來的作品,可能還不如隨手補捉的光影來得迷人。光線照在沙壁上呈現出從紫色到酒紅到橘色的層次,石壁紋路主要是暴洪侵蝕而成,風蝕只佔一小部分,在爬上爬下金屬樓梯,除了要小心步伐,更要注意別撞到旁人,而石壁千變萬化的形態及色彩,更是讓人目不暇給。大約50分鐘的脚程,竟有喘不過氣來的感受,忙著走路、忙著閃人、忙著讚嘆、更忙著拍照。經查閱獨特地形有印第安酋長、黑武士、雙峰、粉紅玫瑰、大熊怒吼、黑桃心等,我們的小胖妹導遊又怠工沒點醒景點,但我們應沒錯過天地造物的奇景。下羚羊谷有些地方僅容一人穿身而過,有些地方卻可以容納拍團體照,這種拍照的自然光從天而降,背景渾然天成。
*我家老爺進行後製時,不斷問我,這樣色彩對不對;天啊,我怎麼可能記得現場那麼多千變萬化的景緻?
*讓人緊張的樓梯
疾走中拍照,效果當然不理想,小胖妹曾指著幾個著名石壁值得拍攝,以及在適合拍攝團體照的石壁幫我們拍照。感覺走在谷底開始上坡,果然沒多久就從僅容一人通過的石縫爬出,若不是導遊指引,小小細石縫下竟有如此絶美景色。爬上鐵梯,乍見天光,剎時豁然開朗,又是一片新世界。再回頭看,剛走過迂迴曲折的峽谷,竟然只是地表的一條細小的裂縫,真是不可思議。
*渺小的我
*導遊掌鏡的大合照
*不同光線的岩層
羚羊峽谷夏天高溫四十度C以上,遇上雨天一定封閉。與其他狹縫型峽谷相同,羚羊峽谷也是柔軟的砂岩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由各種因素侵蝕而成。這其中來自於暴洪的侵蝕是形成羚羊峽谷的首要原因,其次則是風蝕。該地在季風季節常出現暴洪流入峽谷中,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的暴洪流速相當快,加上狹窄的通道將河道縮小,因此垂直侵蝕力也相對變大,形成了羚羊峽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邊緣。
*重重疊疊的岩層
*流水沖刷出的形體
*像石頭又像一塊布帛
大峽谷的形成並不僅靠科羅拉多河的正常水流。高原暴雨導致的山洪暴發,才是侵蝕地表最主要的力量。越是乾旱的荒山,一旦暴雨發生,山洪暴發的力量就越是驚人。極度乾燥堅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順地勢沖刷,如果地表有些許裂隙,湍急的水流帶著一路衝下的砂石幾乎無堅不摧,日積月累,就能大幅改變地貌。
*好似野柳的女王頭
*背景是一層一層的岩壁,謝謝您
走回停車地點,一再詢問同學該給導遊小費嗎?同學不語往前走,心想定有她的打算。開車往下景點途中,同學才表示導遊不盡責,不爽給小費云云,原來如此。
*羚羊峽谷是羚羊溪的主流,看起來只是地表的一道裂痕(圖片擷取google衛星)。
*羚羊峽谷這一段路線不長,只幾百公尺而已(圖片擷取google衛星)。
馬蹄灣,又稱做蹄鐵灣,英文叫做「Horseshoe Bend」。
順著 89號國道開車數公里就會看到馬蹄灣停車場,停好車後,同學思考著要不要往下去走走;因為距今晚要住的大峽谷有段路程,午餐尚未正式吃,除了趕路外,還得購買今晚晚餐及明天早餐的材料;正猶豫時,另有同學發聲了,都來了,就下去看看。
*停車場中加掛拖車的重機…
放眼望去,滿地的沙漠植物與泥沙,沿著紅沙的步道至少要走上三十分鐘才能抵達目的地。一路是酷熱的沙漠地形,無遮無蓋,若是夏季,會很容易脫水中暑,更要注意路途高低不平的落差,以免跌倒擦傷。
*國家公園注意事項
在一望無際的地平線上,遠遠看像是360度轉了一圈的兩個巨大凹槽,就是馬蹄灣了!馬蹄灣是科羅拉多河在亞利桑那州境內的一截U形河道,也是格蘭峽谷其中的一小段,由於河灣整個地形像馬蹄,所以稱為「馬蹄灣」,也有人叫它科羅拉多河的大拐彎。
從停車場步行到馬蹄灣大概30分鐘,這個馬蹄灣(Horseshoe Bend)步道不是很好走,除了上坡下坡外,這腳踩的是像沙漠般的沙子路,踩在上面沙子會陷下去,雙腳就會變得很重,走起來很吃力,可以體會什麼叫「舉步惟艱」,而且不能因為在沙子上很難走就去踩在草堆上走,因為草叢裡可能會有蛇,這點是去任何國家公園都會被一再提醒的注意事項。
圍繞在馬蹄灣的藍綠色河水,就是鼎鼎大名的科羅拉多河,沿著科羅拉多河往下游走,就進入更壯觀的美國大峽谷。「科羅拉多」是印地安語譯音,意為紅色。因為河的兩岸很多紅色岩石,把河水映的通紅,所以印地安人稱它為紅河。它的土質就像猶他的土質一樣,因為含大量的鐵和錳金屬,所以在陽光下閃耀著美麗的金屬紅色。而切出這個灣的科羅拉多河是翡翠般的綠色,紅色的岩壁鑲著綠色的河,非常賞心悅目。俯視馬蹄彎下的科羅拉多河,看到岸邊幾艘的船。碧綠色的河水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壯闊的河面巧妙地轉個圓滑的彎,岩壁厚實,層次豐富;科羅拉多河流域大大小小不知有多少道彎,但是像馬蹄灣這樣雄渾壯美的大灣畢竟不多。
*就地臥倒,向下拍攝的馬蹄灣。
直落幾百公尺的懸崖,沒有任何護欄,加上風又大,光看別人站在懸崖邊我腳都軟了,一不小心失足摔下去,小命可就不保了。站在高崖上俯瞰整個河道,碧水、藍天、紅岩交織出令人窒息驚嘆的美景,周邊的人幾乎都在挑戰極限,不是攀爬到凸出的岩石上,就是跳到懸崖峭壁上,或蹲或趴,每個人都想用相機捕捉住這令人感動的一刻。
*好多人在這塊砂岩試膽量
矗立在中間的大山丘是,被河水沖刷的砂岩石(Navajo Sandstone),也是美國最大的砂岩層。這個大砂丘是在 Jurassic age 時期就形成,北從 Arizona 延伸至 Wyoming,高達2000英尺(600公尺)厚的砂岩石,用自身重量壓縮成堅固的大砂岩層,但砂岩石是容易被水和氣候等等變化影響而碎裂。
*同學配合演出,辛苦您了
據說馬蹄灣的最佳拍攝時間約中午十二時到下午兩點之間。雖已過拍照吉時,我已經心滿意足,充滿感激,不需要為了中午的一束光束(SunBeam)而追求完美的極致。旅行教會我享受當下,無論是怎樣的人時地物事,都是一種造化安排,不必強求完美。如果執著於非看到不可,非強求不可,那如何享受此情此景此心呢?
同學個個想辦法拍到理想照片,忙碌在測試膽量及取景中,我則深深吸一口氣,先讚嘆大自然的傑作,何其有幸可以親臨美景。如果記憶正確,應是先跪下來再往前爬到懸崖邊,拿著相機向下俯臥拍著蹄灣;這樣是較安全,我可以緊緊貼在地面,掉下去頂多是照相機。
*努力拍到河邊的小船,希望那天能坐船遊河。
幾天下來,為了持穩相機拍照,我的右肩十分酸痛,攝影的職業病該是肩頸疼痛吧。約莫個把鐘頭,我們走回停車埸,往投宿的大峽谷前進。
*回眸一瞥,再見了!
下午約四點多吧,充飢的蘋果及肉乾早已消化殆盡,於是以旅館沒吃完的點心佐水果,充當簡便午餐。往大峽谷路途中的沃爾瑪(Walmart)超市,選購今晚晚餐及明天早餐食材,逛逛中不免也買一些美國特有的商品,纖維素、維他命及一些有的沒的,常常是逛了才買,較少因為需要買才逛。
Road Trip,表示整個假期都是在路上度過,邊開邊玩,也是美國在地人最喜愛的玩法之一。累了就在下一站歇歇腳,休息足夠了繼續往前。我們算是半個Road Trip,為提振開車精神就開始做起打油詩,看著天色胡謅一句,藍天白雲黃土地,同學即接一句,青春窈窕美魔女,一陣陣歡笑聲,橫批呢?左一句右一句,好似回到學生時光在課堂上,與可親的藥物學喬老師聊聊天;或者看著生理學黃老師為了測試人體膝蓋的膝反射,把他自己的皮鞋踢得好遠,朗朗笑聲亦如昰。
同窗四年中,幾乎每天關在宿舍裡,在修女舍監嚴格管理下,單調無趣的住校生活,成天想著是校區以外的多采生活,就連平常的點心小吃也十分珍貴,只因校門口外蘿蔔絲餅迷人香味,為了製造外出的藉口,用迴紋針磨成小起子,把眼鏡的螺絲卸下,外出單寫著「修眼鏡」的正當理由,其實同學們早已登記好要買多少個的蘿蔔絲餅…
四十年前的我們,只是想方設法到校門口外買蘿蔔絲餅;而今,我們遠渡重洋相聚,同遊夢幻光影的羚羊峽谷、壯麗的馬蹄彎,人生旅程中的緣份就和時光魔手雕鑿的峽谷一般萬分奇妙呀…
大峽谷,我們來了!
在黑暗的森林中找房務櫃檯建築物以便登記入住,辦好手續找我們的房間,偌大的森林區裡,只看到大片的樹木,沒有明亮的路燈可以指引前進方向,端賴同學的導航及路線的號碼才找到住宿房間,是二間中間有門相通的房間。
卸下行李及食材,貼心同學要我們分批梳洗,而她用自備的爐具及食材,煮了晚餐,吃著愛心飯菜;同學也關心我的肩膀,用刮痧板刮著痛點後貼上貼布。
同學說明天早上醒來,推出房門即可跟灰熊合照哩。我們要去大峽谷園區、胡佛水壩及回到拉斯維加斯住宿,在期待中漸漸進入夢鄉。
附註:
羚羊峽谷(英語:Antelope Canyon、納瓦荷語:Tsé bighánílíní dóó Hazdistazí)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北部,佩吉市以東,屬於納瓦荷族保護區。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羚羊峽谷在地形上分為兩個獨立的部份:上羚羊峽谷(英語:Upper Antelope Canyon、那瓦荷語:Tsé bighánílíní )與下羚羊峽谷(英語:Lower Antelope Canyon、那瓦荷語:Hazdistazí)。老一輩的納瓦荷族人曾將此地視為靜思與神靈溝通的棲息地,據納瓦荷族的歷史傳述,該地過去是叉角羚羊棲息處,峽谷裡也常有羚羊漫步,因而得名。(摘錄自維基百科)